数海小舟
    巢洪政的博客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图库
暂未添加该信息。

博客统计
  • 今日数:0
  • 文章数:190
  • 收藏数:0
  • 图片数:5
  • 评论数:143
  • 开设时间:2010-12-1
  • 更新时间:2018-9-5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chaohz主页 >> 文章 >> 教学文章 >> 浏览信息《是否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学文章 | 评论(0) | 阅读(1217)
    查看详细访友列表 留下您的访问印记

    星期三   晴天 
    主题 是否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

    是否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江苏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巢洪政  (214433)本世纪初开始的新课程改革中,一些专家明确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亮点”的论断。在国家义务教育主要学科的课程标准(2011版)颁布以后,《人民教育》等许多国内普教系统的教育报刊仍然持这样的观点。如:从2014年第11期的《人民教育》开始,专门发表了“学习方式的变革”系列文章,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这里的“变革”一词,可以理解为“变化、革新、革命”的意思,也就是说,《人民教育》至今仍然是坚持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从该刊其他发表的许多文章中,我们也经常可以发现有这样的观点。因此,现在的问题是:现在是否还需要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我国学生的学习方式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简单地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这两个问题:第一,从经典学习理论的观点分析。根据教师、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不同,我们可以将学习方式划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所谓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学生不要任何发现,只要把教学主要内容加以内化,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而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发现学习又叫“发现法”,以培养学习者独立思考为目标,以基本教材为内容,使学习者通过再发现的步骤来进行学习;这也是美国心理学家J.S.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这里的理解,可以看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是矛盾的两个极端,在实践中可能两者是可以互相结合的;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学习方式没有优劣之分,还具有相对稳定性。由此可以看出,进行接受学习的教学是接受式教学,进行发现学习的教学是发现式教学。由于,接受式教学具有能够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但缺点是不利于理解学习的过程,学生容易脱离实际,即接受式教学的学生能够在短期内学习大量的知识,但容易忽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容易取得高分;而发现学习获得的知识少又慢,对获得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但不利于取得高分。发现学习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它更适合基础概念或原理的教学,有助于远迁移能力的培养,即对激发儿童的智慧潜能、培养内部学习动机和学会发现的技能等多方面是有效的;但其明显的缺陷是学习的效率很差,太费时,学习的知识比较零碎,课堂难以控制;如果长期大量使用的话,必然导致学生的学习产生两极分化,学习的内容过于肤浅。由于学生接受的绝大部分信息是靠视觉和听觉的,首次感知和总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很重要,教师的预设有效化解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为学生的知识掌握建构起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些依靠发现式教学肯定是不能顺利做到的。所以,我国的学校中大多数的课堂至今仍然是接受式教学,当然也有灌输式教学的成分。由施良方教授撰写的《学习论》一书中,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就明确指出:学习成功的关键是是否有意义;并不能得出接受学习就一定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就一定是有意义学习。他甚至认为“学校之所以成其为学校,就是存在着接受学习。”这是总结了杜威倡导的实用主义教育、进步教育和新教育运动失败的教训后得出的结论。实际上,在新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并不能理解为要从根本上转变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更不能认为接受学习方式是机械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我们只能是丰富和完善我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那么无疑是想在砍断学生腿的情况下让学生参加赛跑,又想要取得冠军般的滑稽,学生接受的绝大部分信息是靠视觉和听觉的,首次感知和总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很重要,这些依靠发现学习肯定是不能顺利做到的。第二,从新修订的数学和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分析。现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又肯定了接受学习的作用,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这里的“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学习方式,当然是接受式教学了。而且,在该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进一步明确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等方式。”这里说得更加直接、清楚和明白了。再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在后面的“教学建议”中,更是明确说明:“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一开始的“课程基本理念”中,也只是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当然是有接受学习了,甚至还有死记硬背式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也非一无是处,当然我们要尽量避免,注意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但语文学习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记忆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形象的说明。因此,就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来看,已经不再强调所谓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了。这也正是“新课程实施十多年来,实践中,学习方式的变革仍然停留在一些较浅层次的探索上,……”的真正原因,因为本身这样的变革就是多余的和不可能的!第三,从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来分析。“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时,为求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而非特别限定的某种教学方法”。“近年来教育心理学上流行的有关教学策略的两种取向:其一为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其二为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师主导的教学策略,其主要步骤就包括“从旧经验引导新学习、明确第讲解教材内容、辅导学生及时做作业、从回馈中做错误校正、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这两种教学策略取向各有优点。在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之下学习的学生,一般在学科测验结果上得到较高的分数;而在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下学习的学生,则在抽象思考、解决问题、创造能力、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均有较为优异的表现”。而且,“教数学与自然科学时,较适于教师主导取向,原因是此种科目内容有系统性,而且答案肯定,学习是宜于按部就班”。即使是文科类知识的学习早期,也是需要接受学习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较适于教师主导策略教他们学习基础知识。”基于以上教育心理学的科学论断,分析我国目前教育所面对的社会现实:中考、高考只能进行改革而不能废除,激励的考试分数竞争有时一分的差距就会改变人一生的命运,这样的情况下要彻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显然是困难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在高中甚至是大学也是十分需要的,探究学习只能是我国学生学习方式的补充学生,这些应该是高层教育决策者和教学改革的引领者应该清楚认识的。因为,学习的内容难度越大、对考试分数的要求越高,就越需要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即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综上所述,在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已经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我国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变革一般需要到高中甚至是大学才能完成,短期内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是应该提倡以有意义接受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当然并不排除有少数教师和少数学生能够转变学习的方式,实现翻转课堂;或者可以选择少部分合适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所以,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我们还是应该提注意完善或丰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或者说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参考文献:1、施良方著:《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年5月第1版317----343页。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4、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年5月第1版,477----481页。
    chaohz 发表于:2016-6-8 9: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