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琴的博客
    我已出发,向着梦的那方
频道栏目

查询

标题 作者


最新图库
暂未添加该信息。

博客统计
  • 今日数:0
  • 文章数:580
  • 收藏数:0
  • 图片数:0
  • 评论数:562
  • 开设时间:2009-10-29
  • 更新时间:2018-9-5

  • 最新链接
    暂未添加该信息。


    订阅本站的 RSS 2.0 新闻组


    华琴主页 >> 文章 >> 专家引领 >> 浏览信息《从形似走向神似》

    专家引领 | 评论(0) | 阅读(927)
    查看详细访友列表 访友脚印

    星期四   晴天 
    主题 从形似走向神似

    从形似走向神似
                     ----市区教研室教学师导情况反馈
        在听教师上课,查教师备课,与教师座谈,听校长汇报后,市教研室朱宇辉老师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验做出了如下评价:理念已有转变,形似还需走向神似。

     

    “形似”说明我们目前课堂教学的状态,“神似”指明我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 形似:教学理念已有转变

     

    从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来看,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变化。从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到关注学生思想方法的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时俱进。教师已经更多关注到学生的学,具体体现在先学后教,课堂上再以学定教。

     

    因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引起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又引起学生行为的改变。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机会及形式更多,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有小组汇报,有互相补充,互相质疑,互相释疑,既有师生互动,更有生生互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彰显。

     

    这些都是以生为本的教学实验刚刚走出的第一步,就像砌房造屋刚刚搭好框架,还需要不停歇的,有章法的往里面填充内容,最终房子才能立体起来,有型起来,课堂也才能丰满起来,鲜活起来。

     

    2. 神似:教学实验需走向深入

     

    以生为本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应比现在更为主动,交流形式更为多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加得到彰显。那么下列这些问题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并从现在开始去思考,去研究。

     

    1)怎样处理学生方法的个性化与教学要求的统一化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就是怎样处理基本工作与自选动作之间的关系?

     

    这个问题关乎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因为,学生汇报时,若不加筛选,纷纷原生态呈现,因为课堂教学时间的关系,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甚至可能导致通过教学需要使所有学生掌握的一般方法,因为时间关系而来不及在课堂上揭示、明确、练习、巩固,促使学生掌握。

     

    另一方面,为实现先学后教,课前学生通常会通过学习单的完成,来引领本节课的学习。所以学习单的编制对学生的学习往往会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设计不当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在还没有展开个性化思考的时候,思维就已经过早被束缚,被趋同了。长此以往,这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广度和灵活度的培养。

     

    所以,先学后教如其他更多的教学模式一样,都有着双面性,即在促进学生某个方面发展的同时,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制约和影响了学生另一个方面的发展,问题就在于我们怎样通过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研究过程,不停的去探究,去反思,去实践,从而不断的推动我们对于以生为本的教育与教学的认识与了解走向深入。

     

    2)怎样处理先学后课堂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们的课堂上,不可否认的是,更多是由学优生在代替所有学生做表达,做分享。但是,教育公平若体现在课堂上,那么公平的课堂应是所有学生的课堂,所有学生都应该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上获得体验,获得表达,获得成长,获得成功。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从低年级就开始树立培养所有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给所有学生表达的机会,帮助所有学生树立在课堂上能够大声表达的勇气,掌握各种表达的方法,培养善于表达的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是所有学生都愿意停留的地方,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分享心得,收获成长的场所。

     

    学生都愿意说,都会说了之后,老师要怎么办?这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老师还像我们今天这样,一直说,不停说,那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老师要不要说?在什么时候说?答案是老师还是要说的,但是跟从前相比,要说得更精当,更凝练。说在起始处,说在小结处,说在纷争处,说在疑惑处,总之说在教师不说他人不能替代处,即教师非说不可处。

     

    从表面上看,我们可以少说话,对我们的要求降低了,实则不然。虽说得少,但需要说得更好,其实是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生文本,不仅仅是说说就行,也不是理念转变就行,还需要潜下心来去研究。只有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我们以生为本的美好愿景,让我们的所有学生都在课堂上绽放出花一样的美丽,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孩子们精神成长的乐园。

     

    <--EndFragment-->
    华琴 发表于:2014-12-18 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