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 | 评论(0) | 阅读(905)

星期日


浅谈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理解
兴化市楚水小学 於以华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体,是学生个人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
数学活动经验已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实验版《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将“数学活动经验”列入课程总体目标之中:“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与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列,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于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一个更加直接的目标和追求,数学活动经验成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并与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一起发挥着主导作用,共同构成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与主干。这就把数学活动经验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得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课程目标中被进一步明确,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
一、正确理解“数学活动”:
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而数学活动是具有数学教与学目标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没有数学教与学目标的活动,不能算作数学活动。也可以说数学活动是数学教育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 + 活动”。活动是形式,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
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做数学活动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数一数等形式,在做中学” 、“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愉悦、轻松、快活。苏霍姆林斯基说了这样一句话,“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体脑结合,手脑并用,减轻了学习负担,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发展。同时这里的数学活动,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中的“数学活动”是有区别的。如果把整个数学教学都看作“数学活动”,那就过于泛化了“数学活动经验”的特定价值。小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需要与观察、操作、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过程联系在一起,并产生于这些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小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活动中产生,是数学活动的产物,是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数学活动是数学活动经验的源泉,二数学活动经验则是学生认识和实践的基础,是为数学活动、数学学习和其他学习活动服务的。
二、正确理解“数学活动经验”: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经验是包括数学在内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构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需要通过经验转化为学生的素养,经验的习得与发展是课程与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一般来说,经验主要由知识性成分、体验性成分和观念性成分这三种成分组成。其中,经验主要包括的知识性成分,是人们在活动过程中所悟出的道理,是对活动过程的直观把握,其合理性主要由活动的有效性来保证;经验包含的体验性成分,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包括成就感、失败感、自我调节心态的体会等;经验包含的观念性成分,是指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识和信念,如做事的信心与信念。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又通常是从操作性的活动开始的,并且所建构的意义最终以经验的形态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中。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作的一个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有机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要让学生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累积,让经验的“根”长得更深。
方仁055 发表于:2014-2-23 11:38:50